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戎一人(Veyron Li)

Be Smart&Honest. 实用、实力、实干,三实而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互联网:从做集市到建城市 变游民为居民

2006-11-01 15:53:20|  分类: 戎话互联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很早就弄了个《门户:从内容渠道到用户渠道》的题目待写放在blog里,一直没写,今天一并写了,然后把那个旧的只有标题的空链接删掉。

 

(一)两个成长要合拍,用户接受度需要大规模培育

 

谈到互联网趋势,得看到两个方面的成长。一个是互联网行业的成长,一个是网民的成长。

 

曾经翻看到过网易若干年前的首页,和现在的门户形态比简陋很多,和网易刚刚改版的新首页更是取向不同。这得考虑到当时的网络行业环境。当时的数字创业英雄们面对的是相对匮乏的网络内容资源、数量相对小的网民、比较落后的带宽条件和基础设施,所以其时的.com浪潮并没有对内容、用户体验、产品线、盈利模式等提出如今这般的高度,当时只要是能提供哪怕单一的适销对路的服务。迅速聚拢起较多的人气,便有机会存活发展。

 

如今网络遍地开花,网吧的触角也伸到了普通村落,带宽和在线存储条件与几年前比有了令人惊讶的提升,互联网的井喷发展已势无可挡。于是互联网也不断衍生出即时通讯、电子商务、虚拟社区、内容门户、网络游戏、搜索等多种形态并走向成熟。事实上,网络产业甚至已经发展成可能“TMT产业”(Technology、Media、Telecom)都不足以概括的业态了。

 

网络用户则显现出了多元化、多层级不平衡的遽增现象。一方面,上网的人与日俱增,网络终将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元素;再一方面,网民有了多样性、多层级的需求,使得细分用户成为必要与可能,比如,以前其实我是不怎么需要看门户新闻的,现在是工作需要而已。这两点也是web2.0呼声鹊起的根源:一部分网民成长到了谋求网上活动自主权利、讲求用户体验的“觉醒阶段”,于是就有了空前突出和关注“人”的主体性的诉求。但是此外有一点尚需注意,网民年龄、知识结构、网络使用习惯和使用水平出现梯度并不平衡增长,一些网民站在了新锐的业界前沿,视角已经是2.0乃至3.0了,一部分可能还在1.5,甚至有大部分连1.0都还没玩转。

 

行业和用户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。如果行业中有企业跑得过快,没和用户的成长合拍,就会成为先烈。这大概也是除了同质化严重、用户积聚不足等之外,许多web2.0网站“其兴也勃、其亡也忽”的一个原因吧。

 

其实,web2.0本是互联网行业和用户成长的产物。网络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,机会足够多,需求足够多样,促使创业者们寻找能够占据新增市场和未来制高点的概念与模式。

 

创业者永远需要比市场现已接受的形态走得早一点点,而且只能是一点点。所以,web2.0大势中短期回调、回归理性的过程,也将是培育用户接受度和养成新使用习惯的过程。这个培育任务,大概还是要由已经有了规模用户优势的早期门户和搜索巨头来完成。

 

(二)游戏、搜索走牛的启示

 

这几年游戏很火,搜索走牛。游戏火是因为抓住了用户的需求,能把人们粘住并大把掏出他们的钱,把中国人多、喜欢玩的人多的优势发掘出来;搜索牛是因为迎合了人们在海量信息中主动选择分类信息的需求,成了“门户的门户”。

 

其实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特点:一个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,另一个就是成了用户渠道。游戏社区是让喜欢虚拟世界的用户住在里边、然后可以将用户再导向别处,搜索则是成了用户冲浪时选择内容的一个必经之路。

 

所以我说,1.0时代起家并握有传统人气的门户,把自己从内容渠道变成用户渠道,从以往建一个赶大集的信息超市、内容渠道变成让人们留下来居住的、提供多种选择基本满足大部分需求的都市,把在网上游荡、大进大出的流民变成自己编织的大网的社区居民,然后再向居民提供自身无法提供或不具比较优势的外部资源,把用户导向能够更好满足其需要的地方。

 

陈一舟曾说“拉拢一个活跃用户平均成本超百元”。而要把游民拉过来并成规模滴变成居民,所需做的功课恐怕远不止一点钱了。或许,正如我用过的一个popo签名:做网络也得向地产商学习。地产商的运营思维或许能给人启发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0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